公交优先,就是百姓优先。500米内有站点、一元就能乘公交,公共自行车免费骑,还有“高大上”的智轨列车……在湖南株洲,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便捷公共交通带来的幸福感。近日,交通运输部发布消息,决定命名12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,株洲位列其中。至此,株洲成为继长沙后湖南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。自2013年入选第二批创建城市以来,株洲持续探索创新,构建了“多模式、一体化”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,打造出地级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的“株洲模式”。为高质量完成公交都市创建,株洲成立创建工作协调指挥部、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、验收迎检工作领导小组,由市长任组长统筹协调,多部门参与形成创建合力。株洲先后制定公交优先发展、购买公交服务等10多项政策,出台公交体系规划、公交场站规划、轨道交通线网等10多项规划,形成高位推进、系统协调的组织模式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也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。株洲形成“市级投资为主,区级投资为辅,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,开发商配建配套设施或提供配套土地”的场站建设投资模式。其中,市区公交场站主要采用市级财政投资和划拨用地供给;各区内部公交场站利用区级财政分担建设;政府投资不足的公交场站,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建设;核心商业区公交场站,与项目开发商沟通协调,采用综合立体开发模式配建公交场站。目前,全市建成公交场站31个,停车场站面积35.2万平方米,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面积实现翻倍,达到全国领先水平。“以后进城就跟串门一样了,想走就走。家里种的菜,也不用儿子特意开车回去摘了。”7月22日上午,天元区神农大剧院塘湾站开往三门镇的203路村镇公交正式开通,家住三门镇的市民陈秋菊感叹,上周才办好老年人优惠证,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。创建过程中,株洲坚持中心城区辐射带动郊区发展,构建多网一体、互联互通的建设模式——以“一环两横一纵”快速公交廊道为出行主骨架,以城乡公交为中心,常规公交线网实现建成区全覆盖,区域公交和园区公交衔接各区交通出行,为城区周边乡镇提供均等化出行服务。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公交服务质量,株洲实行“市场运作、财政兜底”,开辟公交专用车道、施划专用道标线45.83公里。2012年,首次将公交运营补贴3500万元列入市级财政预算,将2012年出租汽车经营权拍卖收入6000余万元全部用于公交场站建设。此外,株洲制定完善公交财政保障政策,开通了通勤班车、学生专线、超市专线、园区专线和晚班公交等定制公交线路130余条,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,为园区、小区、校区解决出行难题。“公司部分员工住在白关镇,坐摩托车要12块钱,不仅贵而且安全系数低。新线路开通后,员工上下班更方便,对我们企业来说,后续招工也会容易很多。”双马服饰印花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昌球说。白关服饰产业园是株洲市服饰产业的主战场,签约企业91家,在职员工5000余人。2018年11月,株洲白关服饰产业园至白关镇的定制公交D173路正式开通。随着入园企业数量和规模的逐步扩大,企业职工对定制公交的需求也日愈迫切。在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下,定制公交以每天20趟、每趟20至30分钟的频次开行,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在早晚班时段进行调整。定制公交票价和普通公交车一样,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。数据显示,随着建设公交专用车道、设置公交优先交叉路口等工作加快推进,株洲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达24.3%,公交正点率达97.3%,公交车乘客满意度达97.5%。赴朋友聚会,“90后”小黄没有开私家车,而是在株洲“掌上公交”App上查好了公交车进站信息,提前10分钟出门,来到黄河路口的公交车站。她告诉记者:“公交车很方便,我去目的地才3站路,没必要开车。公交车都很新,还有空调,在车上可以听听歌、玩玩手机。”“绿色低碳”是老百姓对舒适、宜居生活的追求,公交行业全力以赴。如今,“零排放、零污染、零噪声”的新能源公交车在株洲颇受欢迎。“储电90度,可以跑上100公里,每公里消耗0.9度电,公交车充电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。”在神农公交站场为公交车充电的司机李师傅说。绿色公交为交通运输工具绿色化树起了风向标,株洲放大新能源汽车等动力产业优势,一辆辆混合动力公交车、纯电动公交车驶下生产线。目前,株洲中心城区运营公交车1353辆,每年可节油近220万升,减少碳排放7万余吨。株洲还通过以产兴城、以城带产的产交互促模式,打造绿色交通产业展厅。依托“中国动力谷”建设,株洲全力推进“交通+产业”融合发展—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、低地板储能式有轨电车、电动汽车等交通产品率先在株洲应用示范,成为产业链齐全的绿色公交研发制造基地,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99.4%,轨道交通产业规模率先突破100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