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联系方式

参展联系:021-3114 8748
参观联系:138 1785 1721
媒体联系:138 1785 1721
QQ:3326911596
邮箱:busexpo@sgexpo.cn

行业新闻

让家门口的“微公交”多起来

发布时间:2021-12-29 11:46:14  
0

“有了这条公交线,我们也不必再坐黑车、黑摩的去地铁站了!”近日,专211路公交正式开通,从首站朝阳旺角小区至末站杨闸,4.4公里的线路上共设8站,其中5站都设在管庄居民小区门前。这条线路绕着居民区走一圈,周边居民可以快速到八通线坐地铁,也能换乘主干路上的公交线路。

让家门口的“微公交”多起来(图1)

在家门口抬脚就能坐上车,方便的是出行,温暖的是人心。有研究表明,步行的舒适距离在500米之内。这也意味着,即便城市公交网络四通八达,只要入户前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存在断点盲区,便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生活中,不少人正是受困于下了公交之后这段不长不短的路,打出租不划算,拼黑车不安全,共享单车不见得时时有,若赶上严寒酷暑,或手提重物、扶老携幼,则更加糟心。可以说,专211路这样的公交线路,充分考虑到社区生活的痛点难点,短距离、高频次的特征十分“解渴”。今天,北京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,很多时候交通瓶颈不是卡在主干道上,而见于各种“毛细血管”。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堵塞也好、不便也好,衍生出不少城市痼疾,比如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,共享单车潮汐式拥堵,黑摩的屡禁不绝,等等。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,终究得采取更可持续也更人性化的办法。这些年,北京一些街道与交通运营方合作,进行了各式探索——适应狭窄地形,打造身量轻便的“袖珍公交”;瞄准公共交通断点,推出可预约行程的“定制公交”;还有些地段不方便设立车站,就安排正规出租车在固定通勤点位上“拼单接人”……种种因地制宜的举措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,也从根本上消解了乱象滋生的土壤,降低了维护秩序的成本。众多案例说明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顺畅接驳,靠的是治理者向前一步的姿态。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,很多社区面积大、楼栋多,从家门到小区门已有一定距离,大家的通勤线路中也存在着不少“空白路段”,需要在打通“微循环”上继续想办法。比如,某些新商业区、住宅区,公交配套还未到位,是否应随人流变化增设暂时性摆渡车?很多大型社区上班族较多,潮汐性出行需求旺盛,能否在固定时段增加公交数量并合理安排密度?倾听多元需求,精准投放运力,才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让大家更满意。便捷出行,是基本民生诉求,也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。倾听民声、向前一步,让更多“专线”跑起来,让“小路”发挥大功能,会给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也会让更多片区更加井井有条和谐宜居。


让家门口的“微公交”多起来(图2)

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541号